返回

顺势疗法的科学

顺势疗法的定义

根据国际顺势疗法评议会 (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Homeopathy, ICH) 及欧洲中央顺势疗法评议会 (The European Central Council of Homeopaths, ECCH) 的资料,顺势疗法的定义如下:


◥   顺势疗法是一个建基于「相似定律」这大自然法则的医疗体系,「相似定律」为施行顺势疗法的原则,意思是「相似者能治愈」,药物在大剂量时会于健康人体制造出人工症状,根据顺势疗法的「相似定律」,当代表着患者病况之一系列独特症状,跟某药物制造出来之人工症状相似,就可以微小剂量处方该药物。

◥    每种疗剂的症状表现,主要由一个标准程序 —— 验证 (Proving) 发现的。验证是由一组健康的志愿者试验某物质效用之程序,症状会被记录并比较,以制定该疗剂之资料,此乃该疗剂于顺势疗法中的定义。

 

 ◥    每一种顺势疗法疗剂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症状表现,并记录于顺势疗法「疗剂纲目」 (Materia Medica) 之内。

◥  顺势疗法的处方必须由顺势疗法医生 (Homeopath) 仔细诊症,病人可尽一切可能表达他们症状之细节、想法、感受、以及现时主诉相开的一切病历,顺势疗法医生都会耐心聆听及探讨。记录个案数据后,顺势疗法医生会对整个个案进行分析,并把个案数据跟疗剂纲目中已知的疗剂数据作比对,以找出跟病人精神、情绪、肉体症状最相似的一种顺势疗法疗剂。

哈佛大学:专业顺势疗法医生的个人化处理比顺势疗法成药优胜

2016 年由哈佛大学学者进行,于《美国公共卫生期刊》出版的研究指出,于美国使用顺势疗法的人口在五年内增长了 15%。由专业顺势疗法医生处方的顺势疗法疗剂,相比病人自己处方或从药房购买顺势疗法成药,效果明显较好。


参考资料﹕

Dossett M L, Davis R B, Kaptchuk T J, et al. Homeopathy Use by US Adults: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[J].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, 2016, 106(4): 743-745.

「没有科学证据证明顺势疗法有效?」

新认识 (或不认识) 顺势疗法的人都可能以为没有科学证据证明顺势疗法有效,但其实这陈述并不准确!顺势疗法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,所以,如果说没有「很大量」的研究也可算是正确的,但已有愈来愈多的证据,与「完全没有证据」十分不同。

 

至 2014 年底为止,已有 189 份顺势疗法随机对照试验,测试了超过 100 种不同的医疗情况,而且已在国际的同行评审期刊中发表。其中,有 104 篇论文是以安慰剂作对照试验:

           

41% 正面 (43项试验) —— 顺势疗法是有效的;

5% 负面 (5项试验) —— 顺势疗法是无效的;

54% 未有定论 (56项试验)。

54% 未有定论是很多吗?我们可与西医的证据比较一下:

与主流西医的证据比较,这比例十分相似,事实上,顺势疗法一点也不逊色。

1016 项主流西医随机对照试验系统性回顾分析:

 

44% 是正面的 —— 治疗可能是有益的;

7% 是负面的 —— 治疗可能是有害的;

49% 未有定论 —— 证据并不支持任何有益或有害。

「顺势疗法疗剂里面什么也没有──只是糖丸?」

事实上,实验已经证明顺势疗法药物不只是糖丸。

  

顺势疗法批评者常放于嘴边的说法是:顺势疗法药物是高度稀释的,它们内里什么也没有。

 

又或者引用中学水平的物理学理论说:用来制造顺势疗法药物的稀释液体超过阿伏伽德罗常数 (Avogadro Constant) 的阈值 (稀释10-23)。这意味着,液体是如此高度稀释,不可能有任何原物质分子被保留。

这些「高度稀释」 (顺势疗法疗剂一般超过 12C 或 30C 以上的层级) 的药物引发了几百年的争议。

 

其实在现今数码化的年代,没有物质等于甚么也没有的说法,已说服不到正在用智能电话、用 WIFI 的你吧!

 

很明显,顺势疗法疗剂不是以一般药品的化学方式运作,即不是通过药物中的分子直接与人体产生生物化学的相互作用。

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正在研究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,现今已确认的实验都主张顺势疗法应用的,很可能是基于物理上的运作,而非化学性的作用。研究人员正探讨几种不同的理论,迄今为止我们仍未完全百分百解开顺势疗法药物运作的机理。

不过,我们已可以肯定,许多实验室研究都显示高度稀释的顺势疗法药物具有生物效应,如果他们「只是水」或「只是糖丸」,你不可能看见这一些特定的反应,例如:

 

把以顺势疗法加能法稀释的组织胺加至嗜硷性粒细胞 (白细胞),可促使嗜硷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。

 

有 28 份相关的科学文献已经出版,当中 23 份有一致的正面结果。11 份被评为较高品质的文献中,有大比例 (8 份) 有正面结果。

早期的研究提出,使用超分子的抗 IgE 稀释液可抑制脱粒作用,但这些早期的实验被发现无法被完全复制。

 

后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当中的不稳定因素,于是改良了研究的方法, 使用超分子的组织胺稀释液,就显示出可复制的正面结果。这些发现已成功被多个独立实验室复制,在一个多中心、连串的实验中,亦成功复制这些实验。

顺势疗法药物甲状腺素 30x,可减慢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速率。


在两栖动物中,甲状腺素荷尔蒙会刺激形态蜕变。在过去超过 20 年间,多个团队都在青蛙中测试了顺势疗法加能的甲状腺素稀释液,将它加入饲养蝌蚪的水中。一个有关这些试验的独立荟萃分析鉴别了 22 个实验:15 个由原本的澳大利亚团队执行,5 个由独立研究员执行。所有 22 个实验都发现相同的趋势——甲状腺素30x  (使用顺势疗法制作疗剂的程序,稀释度已超越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限制)可抑制形态蜕变,程度会因应不同因素而有变化。现在已经有 7 队来自澳大利亚、德国、瑞士和荷兰的研究员,观察到这作用。

「顺势疗法是伪科学?」

有人曾声称:顺势疗法是伪科学,只有非科学家对顺势疗法感兴趣。

 

事实上,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大学、研究机构和世界各地的医院都有科学家对顺势疗法进行研究,他们应用的研究技术与研究西医治疗的方法是一样的。

顺势疗法的研究只是一项相对较新的项目,但在过去的 40 年,在同行评审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已明显增加。

 

由于缺乏资金,顺势疗法的研究落后于西医是不足为奇的,例如,在英国的医学研究预算中,只有少于 0.0085% 用于补充和替代医疗的研究上。

 

 

巴赛隆拿 2013 年 — 顺势疗法的研究

2013 年 6 月,首届 HRI 国际顺势疗法研究会议在巴赛隆拿举行。由来自 20 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发表临床研究、实验研究和兽医研究的演讲,当中包括 5 位教授和 40 名博士或医生。


 

罗马 2015 年 ── 顺势疗法的研究

2015年6月5-7日,在罗马举行的第二届 HRI 国际研究会议中,继续探讨研究的话题。由来自 17 个国家的学者于临床研究、基础研究和原理的研究作出演讲,当中包括 6 名教授和 28 名博士或医生。


 

马尔他 2017 年 — 顺势疗法的研究

第三届HRI国际研讨会在 2017 年 6 月 9 ~ 10 日期间于马尔他举行,继续秉承前瞻性科研的主题。包括来自 18 个国家的 4 位教授和 28 位医生 (博士或医生) 发表于临床、学术和基础研究报告。


 

伦敦 2019 年 — 顺势疗法的尖端研究

第四届 HRI 国际研讨会在 2019 年 6 月 14 ~ 16 日期间于伦敦举行。HRI 2019 伦敦国际科研研讨会是一个国际盛会,来自 38 个国家的 352 名代表,以及来自 27 个国家的 75 名研究人员和医生展示了顺势疗法领域的研究成果。


既然如此,顺势疗法哪里不科学呢?

科学家们于研究所中进行顺势疗法的基础研究、临床研究和兽医研究,并在同行评审的科学文献报告中发表出正面的结果。因此,顺势疗法是伪科学的唯一论点是:我们还未完全知道顺势疗法是如何运作的。 通常,当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,而已知的“科学”却未能作出解释,这就会引起新的科学争议 —— 它不应该被视为伪科学,只是它还没有被不是该专业的人士理解而已。

「未完全可解释其运作机理,就不应使用顺势疗法?」

事实上,能不能解释一个医学/药物的作用机理,从来都不是要不要使用它的前提要素。

 

阿士匹灵 (乙酰水杨酸) 是其中一个全球广泛使用的药物,但在它被应用 70 年后,才在 1971 年发现它的作用机制。有趣的是,现在科学家仍在积极研究这药物,因为现在仍未能完全解释它的很多生物作用。

由古至今,不同形式的乙酰水杨酸都被用作处理痛症,古时就以天然形式 (柳树或杨树的树叶和树皮) 去制造制剂来使用。

 

在 1899 年,人工合成的活性成份通过了临床试验,就被引入成我们今天所知的药物 ——  “阿士匹灵”。

相似地,顺势疗法有一个长久的传统应用历史。这让我们可理解顺势疗法疗剂在临床上可发挥的作用,它的应用领先了其运作理论。

 

发现顺势疗法疗剂的作用机制是令人着迷的,全球很多团队都正在进行研究,去解开这重要的问题。